公园里的鸡鸣鸟语,地铁站的善意叮咛,岛国各处回响着我们生活的音色。华语、英语、马来语、淡米尔语,还有融合多语的Singlish ,共同谱写出新加坡的语言风貌。我们熟悉的口音,即使人在千里之外,也能瞬间拉近彼此距离。从“新谣”时期的《晨的脚踪》到“新空下”世代的《远亲不如近邻》,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符。
生活的音色、熟悉的口音和触动人心的音符,交织成属于新加坡的声音。这声音不仅是耳边空气的振动,它更承载着属于我们的集体记忆。我们诚挚邀请您以新加坡的音色、口音或音符为故事的主题或底色,创作属于这块土地的微电影,尽情地发出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。
比赛开放给所有国籍的参赛者,参赛者的年龄须至少13岁或以上。欲知详情,请查看赛程赛制。
报名后,您将会收到有关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微电影大赛的最新动态和信息,也会受邀参加主办单位在新加坡举办的微电影分享会。
没有。
主办单位将举办一场免费的微电影分享会。
大赛分成两个组别:公开组和学生组。欲知详情,请查看这里。 参赛者可能同时符合两个组别的参赛要求,参赛者可自行选择最合适的类别。大赛组委会保留将参赛作品调整至合适组别的权利。
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 微电影大赛接受的影片类型不限,包括故事片、纪录片、动画片、专题片等。
参赛意向报名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。提交作品的时间为2026年1月1日至2026年6月28日。
总值近S$30,000的奖金等待赢取!前往查看各奖项奖品。
提交多少作品数量不限,参赛者可同时报名多个组别,但每份作品只能获得一份奖项。同样的,大赛委员会只会颁发一份奖项给一位参赛者或参赛团队。
您在“意向报名”后便可定期收到大赛的最新动态和信息,也会受邀参加主办单位在新加坡举办的微电影分享会。提交作品则是参赛的唯一途径。
请前往提交表格。
不可以,所有作品需要通过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 微电影大赛网站提交。
我们接受的作品格式为 .mp4 / .mov / .avi / .wmv;Codec: Prores / DV PAL / H264。微电影规格需为16:9 宽屏格式 - 1920×1080 或者1280×720,或者9:16竖屏格式- 1080×1920 或者 720×1280。请注意,作品时长必须介于30秒至10分钟之间,作品大小不可超过450MB。前往赛程赛制查看其余短片要求。
影片时长必须介于30秒至10分钟之间,作品的大小不超过450MB。
所有完成的参赛作品都需要在片尾加入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微电影大赛活动的标志。请按此下载。
不可以,所有参赛作品应该是原创,并在提交给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微电影大赛前,从未发表过的,包括不曾发布、不曾播映、不曾以此作品参加过其他的比赛。
不可以,所有的参赛作品应该是原创,并从未发表过的。
作品呈交成功后,您会收到确认电邮。请注意,只有获选的作品才会上载到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 微电影大赛的官方网站。
您可以电邮 microfilm@sfcca.sg 来更改或更新您的资料。另外,在评审尚未评分前,您仍可以更改自己的参赛组别。
只要能通过电话或电邮轻易取得联系,都能被列为主要联络人。
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 微电影大赛的评审由来自电影界的不同专业人士担任。前往浏览评审阵容。
前往浏览评审标准。
作品呈交后,将不被允许退赛。
不会。主办单位不会承担你的机票住宿和相关费用。获奖者须自行承担相关费用。
参赛即视为自动将作品的全部权利给予“我的新加坡声音” 主办单位——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、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和《联合早报》。参赛者在报名时,已同意并允许主办单位能使用相关信息,包括作品、姓名、国籍等。具体细则详见大赛条款与条件。
如果您有其他问题,欢迎您电邮 microfilm@sfcca.sg 或拨电至(65) 6643 6479询问。
新报业媒体有限公司版权所有(公司登记号:202120748H)